20210725_092845-r.jpg

因為疫情的關係,圖書館關了好些日子,只得把家裡的書翻出來看。

這一套是很久之前,我還是學生的時候,因為很喜歡所以請媽媽幫我買的書......可見年代有多久遠。

我從小的時候就聽過晏子的故事(主要是出使楚國的幾則故事),那時就很喜歡晏子,當時看到這套書就很想看,很高興真的有買,後來就一直跟著我到現在了。

 

剛好最近看的漫畫還沒看完(圖書館停止開放停了好幾週),把這套重看了一遍,就來談談這套小說吧。

這套三本的小說是宮城谷昌光寫的作品,這位作家是日本常以春秋戰國時代人物寫歷史小說的有名作家(這兩句是我後來去google才知道更多的),書裡面也有作者介紹,只是不知道是這麼有名就是了。

曲一直很喜歡看歷史人物小說,念書的時候就曾經看過高陽寫的好幾套歷史小說,去查了維基百科......怎麼都沒什麼印象XDD,印象最深的應該就是慈禧全傳,用了一個寒假還是暑假看的,很精彩,也記得後來高中考清朝歷史時幫助很大。後來也看了二月河寫的雍正、康熙、乾隆沒看完。這兩段只是表達我對歷史人物小說一直都很有愛。

 

故事的開頭是以晏子他爸為開頭,兩人在歷史上都被稱為晏子。

(不知道為何我總覺得這套我寫過心得,用搜尋都沒發現.......如果有人發現且有看過的話再跟我說,我不是故意要寫兩遍。)

晏嬰的父親叫做晏弱。

晏弱也是一位大臣,而且在各方面都可以看出他的智慧。

以大臣最重要的內政與外交,兩者都可以看到他靈活的手腕、先知先覺的布局籌謀,當然還有輔佐君主的能力與忠誠。

不得不提春秋戰國時代真的很亂,臣子的權力比君主大、君主被換掉、或者和別國之間勾結都有。

有能力之士固然有之,有能力又能走在正道上還能好好存活下來才是真正令人佩服的地方。

 

作者並不會直接說這個人怎麼樣,而是透過留下來的史料推斷當時的狀況。

用一種客觀第三者的角度描寫當時發生什麼事情,以此來推斷那個人當下的想法與判斷。

不時會出現,史料中提到當時的狀況是:「文言文」,再加上作者對這段文言文的解釋,畢竟文言文與當時的器具文化都與現在不同,沒有透過解說很難理解發生什麼事情。

晏弱大概第二集中間就和平離世,不得不說晏弱的價值觀給了晏嬰良好的基礎。

國家存在的目的是什麼呢?是為了君主,或是為了人民?

 

晏嬰一共歷經了三位君主。

分別是靈公、莊公與景公。侍奉靈公的時候,晏弱還在世,等於是被看好的大臣第二代,跟在君主的身邊。

晏嬰的價值觀雖然很多地方跟晏弱相似,行事作風跟晏弱卻有很大差異。

其中有一段令我印象很深刻的就是:既然我是做正確的事情,為何又要害怕呢?

故事裡面出現非常多次令人捏一把冷汗的狀況,但是晏嬰都度過了,之一是他的智慧化解了危機,另一方面也可能是因為他清楚知道自己做正確的事情所展現的坦蕩之氣吧。

 

以一開始侍奉靈公來說吧。

靈公喜愛的妃子喜歡穿男裝,所以百姓女子也跟著穿男裝。在當時的文化,會認為這樣亂了禮儀秩序,因此頒布法令要求人民不可以這樣做。

負責維護城裡秩序的大臣雖然嚴格取締,後來也提高了罰則,卻依然不能遏止這樣的風氣。

後來晏嬰勸戒靈公,因為君主身邊的人都可以這樣做並且君主喜歡她這樣做,又怎麼能讓下面的人遵循呢?

小說裡類似這樣的例子很多。

 

當然晏子最知名出使楚國的故事也完整描述了。

我小的時候就是因為晏子出使楚國的故事,將晏子列為我崇拜的對象。

(一般人好像都是迷明星比較多,我迷古人不知道哪回事。)

一方面我個子不高才151公分,佩服晏嬰個子不高卻不失膽識志氣,另一方面他出使楚國的故事實在太精采,讓人不得不拍手叫絕。

 

小說中描述了晏嬰初次嶄露頭角,莊公時期的潛伏與君主死亡時應該做的弔念,最後則是他做為景公的臣子,位列宰相的位子所做出的總總貢獻。

令我佩服的是,不論君主是什麼樣子,即使是莊公那樣的人,晏嬰都做到了一名臣子應該做的事情。

其中對人民的照顧,對君主的勸戒,都可以看到一名「士」應該做到的事情,晏嬰都做到了。

 

春秋戰國時代的名流之士很多,故事中也提到了晏嬰與其他人士的交流。

也提到當時不同學說的不同見解,這些都豐富了這個故事,讓晏嬰這位距離我們如此遙遠人士的風采,又重新完整嶄露眼前。

 

我真的很喜歡這套小說。

如果你很喜歡歷史小說,喜歡看名人的故事、或者,也想尋找走在正道上的智慧的話,曲都很推薦這套喔。

arrow
arrow

    prgt0508 (曲)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