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喜歡知道事情背後的原因,對商業模式感到有興趣,所以念了企管系。
其實最愛的是歷史,因為鑑古知今。
發現對於新聞議題的想法都趕不上第一時間寫下來,於是決定「慢、慢、寫」
從長榮集團繼承權之爭看「永續經營」
聽過一句話,「蓋棺論定」。當聽到長榮集團的繼承權之爭時,不知道為什麼讓我想起這句話,在我的記憶中,我對張榮發先生的印象一直是相當好的,但為何在長榮集團的繼承權中媒體紛紛擾擾的報導下,逐漸變調,真讓我始料未及。
我甚至一度猜測有這樣的陰謀論--張榮發先生是在人生的盡頭時,被脅迫立下這樣的遺囑,不然,以他身為將長榮集團帶領到這樣高度的人,為什麼會立下這種法律上沒辦法實現的遺囑,無法讓張國煒先生當上總裁。
唔,身為一個集團領導人該不會不知道,也不會沒有這樣的智慧在身前就做好接班人的權力布局吧,還是當真認為光憑寥寥數字,就可以讓一切事情都依照自己的想法進行,真令我十分訝異。再進一步來說,這樣的遺囑將他生前所述推翻(將遺產捐出),我們可以視為他生前改變念頭,但也說不定當時也只是一個想法,被媒體或者公司以行銷因素加以宣傳,根本沒有打算真的打算實現。
至於他與孩子們的關係,雖然不令人意外:中國歷代皇帝哪一個不是這樣君臣在父子之前,當父親不願意退位當太上皇時,父子之間的理念紛爭導致父子難以相容也是意料中事(殊不見前陣子當紅的瑯琊榜就是如此)。只是知道這樣和歷史相差無幾的發展,仍是讓我不勝唏噓,難道現代的企業至今仍沒有任何長進(或者不想要有什麼改變嗎?)
還記得大學時念中小企業管理時,教授就曾說過,台灣企業能生存下來的不多,很大部分都會在一開始沒幾年就結束營業,就算偶有續存的企業,也常卡在接班人的問題,難以永續經營。雖然很多公司都將「永續經營」視為口號,但就我自己的親身觀察,大部分公司只是將這句話視為口號,並沒有採取什麼實際的行動與規劃來讓「永續經營」能夠盡可能達成。
是以大企業因為股東利益,多少還撐得下去一段時間,但要有開創或者成長期的高度發展或再次發展,多半都無法達成,少數甚至還會在經營一段時間後宣告倒閉,或者被其他公司併購;小企業就更不用提了,要人接班也得接班人有興趣才行。我原本以為古今中外的企業皆是如此,不過最近因為工作關係看到一些國外的家族型股權的國際型企業,倒是發展到第三代或者第四代都依然穩健,讓我不禁好奇國外的這些企業又是怎樣發展的了。
打工仔
我們念企管系的,剛進去時,知道這門科系就是教導你如何當一個通盤了解企業的人(所以才說企管系什麼都學、什麼都不精),聽說最高目標是一個公司的總經理XD,曲倒是沒有這樣的志向,不過,要當總經理又談何容易,台灣企業又有多少願意讓一個外人當到如此高的職位。
後來,陸續待了幾家公司,在近距離觀察下,更發現台灣的家族型企業十分難以做到這件事情,外人始終是外人居多,當你好用的時候,會將你放在一個高位子上尊重你,但一旦發現沒辦法取得老闆心目中的預期成果時,又將你棄若敝屣居多。啊,我說的不是我的遭遇喔,只是看到、聽過幾個這樣的例子,讓人覺得頗為心寒。
這幾天看到張國煒的事件,我就在想,為什麼總統都已經可以民選,選賢與能了,但是台灣企業內部仍然繼續爭權奪利(呃,我不是說政治就不爭權奪利啦),即使有在好的表現,但與主事者的利益或者想法不符時,還是恨不得把他踢出去居多呢?到底何時,台灣企業才能尊重所謂「專業經理人」的存在,我不禁感到相當茫然。
不管是7-11的徐重仁,或者我不想說的近距離例子,都一再提醒我打工仔還是打工仔啊。
打工仔,你只能是打工仔,不管今天爬到什麼位子,仍是這樣的狀況;難怪怎麼多人會自立門戶,或許一方面是看破,另一方面是因為不甘心吧。
---------------------------------
轉貼自 曲的臉書 www.facebook.com/prgt0508
對,曲開始在臉書寫一些發自自己感想的文章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