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茶葉蛋的小確幸

茶葉蛋漲價很久了

那時候浮現的靈感卻到現在才有空敲鍵盤

 

還記得那時新聞報導,以茶葉蛋的小確幸沒了,繼全家茶葉蛋漲價後

小七的茶葉蛋也要漲到10元,只剩下萊爾富維持八元

(為什麼我的印象裡,茶葉蛋是七元啊......看來很久沒買茶葉蛋了)

 

回到主題吧

便利商店的一顆茶葉蛋到底該賣多少錢?

以前念書時有學過,後來任職的公司也有幸參與過商品價格制定,簡單的說,訂價基本上採取的原理有兩個

一個是成本法則,一個是市場法則

 

什麼是成本法則呢?

就是茶葉蛋一顆的成本加上公司目標的毛利 = 商品售價

啊,就這麼簡單嗎?如果這樣想就大錯特錯

每一家公司採用的成本都不太相同,如果以茶葉蛋舉例

有些公司的成本計算是:一顆雞蛋+平均滷包成本(一包滷包可以煮出幾顆茶葉蛋)

有些公司的成本計算是:上述+報廢掉的雞蛋百分比+煮茶葉蛋的電費(看怎樣分擔)+電鍋的折舊(看怎樣分擔)+工讀生的薪資(看怎樣分擔)+促銷費用(例如茶葉蛋旁邊的那張"我們的茶葉蛋有多特別的說明紙張,看怎樣分擔)

小秘密:曲任職的幾家公司,因為主管與老闆的想法,成本計算方式都不同喔~~~~~

所以,這就是為什麼同樣一個東西,每家公司若以成本法則推估出來的售價都會不同

 

另外一種主流是市場法則

簡單來說就是,如果根據公司的成本法則,茶葉蛋一顆要賣15元,才符合公司制定的毛利標準

(毛利標準就要看公司策略,有些公司認為此商品是加減賣商品或者吸引客人進門消費的商品,毛利率可能抓得很低;也有些公司認為該品類的毛利應該要符合標準,不達標準的就不賣。)

但是,市場上大家的茶葉蛋都賣10元~12元

如果我們賣15元,可能沒有人要買我們的茶葉蛋,造成茶葉蛋都報廢光光,賠光光

這時候公司會採取幾種策略,一是為了符合市場價格,降低毛利;一種是再回頭去檢視成本--為什麼別人的茶葉蛋可以賣10元;一種是「好吧,反正我比不過別人」,我不賣茶葉蛋可以了吧。

這就是為什麼常常市面上許多商品的訂價最終會趨於一致

(當然也有很多不一致的,這就和商品定位與差異化有關,有機會再談)

 

所以大家看到這裡,覺得全家的茶葉蛋漲價是因為前者,還是後者呢?

而小七的茶葉蛋漲價又是因為前者,還是後者呢?

 

接下來,為什麼要漲價、何時漲價,這些又是怎樣考量的。

為什麼要漲價?

因為成本上漲,以為企業說要漲價的原因只有這個,我只能說,把商業決策想得太簡單了

以曲念過的企管行銷書籍與任職過的公司狀況,我大概就可以舉出好幾種不同的漲價原因

甚至有公司是因為對手漲價(而不是因為成本重新估算),所以跟著漲價的

而且原因很有趣,因為我們公司的商品品牌是第一品牌,所以領導品牌理應價格比較高,才能凸顯其品牌的商品價值

所以市場上其他品牌的價格上漲了,我們也該審視一下是不是該漲價(是不是很久沒有重新估算成本)

曲怕說太多,大家看到漲價就覺得商人很黑,所以我們就點到為止吧

 

回到茶葉蛋

為什麼小七選擇這時候漲價?

為什麼全家先漲價?

為什麼萊爾富還沒有漲價?

我不是內部員工,所以僅就幾個方向分析給大家參考

小七的背後是哪個企業,我想大家都知道,這幾年又有哪些統一的商品漲過價,嗯--泡麵漲價、飲料漲價、咖啡漲價,還有其他的我就不多舉例

(其實是我想不出來還有哪些漲)

茶葉蛋和上述這些品類(就是商品類別,一個商品類別中包含很多很多的商品品項)相比,所佔的營業額不高,的確是可以先緩緩的漲價項目,不急著這麼快處理,也不急著因此給消費者--為什麼什麼都要漲的印象

 

如果有關注過財金新聞,或者在零售業界的應該多半都知道

小七與全家的股份有互相持有

那全家為什麼先漲價了?可能原因例如全家要求的毛利結構比較高,或者因為規模經濟影響,全家的店數是小七的一半,進貨成本比較高,或者茶葉蛋先漲是便利商店體系茶葉蛋漲價的風向球

(至於真正的原因是什麼,我當然不知道,上述都只是臆測囉)

 

那為什麼萊爾富還不漲價?我不覺得是它的進貨成本較低,不過也很難說,這時候也要看看他的背後老闆是誰(是光泉),有沒有可能集團聯合採購的進貨成本比較低。以統一和光泉用雞蛋的規模來說,我想應該還是前者可以取得較佳的進貨成本,這也就是為什麼商業上常常造成大者恆大的原因之一。

所以萊爾富不漲價的原因是什麼?可能是要吸引想要省2元,所以跑到萊爾富買茶葉蛋,進而在萊爾富消費其他商品的消費者。

那為什麼小七可以不擔心這個問題,我想是市場規模不同以及便利商店最重要的特性--便利,小七的店數多,有些人可能不願意為了2元多走5分鐘到萊爾富,也有些人長期依賴小七的各種服務,所以不認為茶葉蛋比較吸引人。

 

看到這裡,有沒有覺得企業管理真的是一種很有趣的社會科學?

(我媽之前問我,念行銷/掛一個行銷企劃的職務,到底是在做什麼,我只能回答是打雜的。因為若以茶葉蛋舉例,有些公司希望我了解雞蛋的價格變化,甚至包括氣候因素;有些公司要求我做市場上的茶葉蛋價格調查,還有歷年價格分析;有些公司希望我做茶葉蛋的差異化,找出哪種滷包或者哪個雞蛋品牌最能吸引消費者上門。如此多元化的工作,要我怎樣三言兩語說清楚啊。)

 

最後是聯合壟斷。

聯合壟斷就是指廠商們聯合一起,針對某項商品(或者品類),在同一個時間點,採取同樣的行為(漲價),造成消費者不得不買單的情況。

比如之前咖啡漲價,結果便利商店一起漲價,就被認為是聯合壟斷。

 

你問我有沒有喔。

這麼說好了,看過上述就知道,訂價與價格調整在"大公司"(小公司可能也是,但沒有人手做這麼多計算與研究)通常經過相當複雜的計算、分析、研究、討論等等,絕非今天你看到A公司漲價,明天我們(B)公司就可以馬上跟著漲價。

更大一點的公司甚至還會發到外面的市場分析公司做調查。

如果沒有先談好,那想必也是先評估好(如果市場上A公司要漲價,漲到多少錢,我們公司該如何因應),才做出的結果。所以漲價這件事情,其實已經權衡過利弊許多次,要更改的機會也很低,至於會不會因此造成壟斷效果,我只能說,企業最希望有這種效果囉,畢竟毛利增加、"長期"銷售量因為消費者的生活模式與消費習慣無太大改變,不久後又回復到原本的基準(或者少一點點),漲價何樂不為?何況萬物齊漲的時代,除了競爭商品漲外,替代商品(例如茶葉蛋的替代品餅乾/點心泡麵/紅豆餅)也跟著漲,消費者哪有什麼說No的權利,您說是吧。

某種程度來說,如果消費者無感這個漲價(例如別家公司漲價後我的茶葉蛋業績沒有提升),你說C公司會不會不久後跟著漲價呢?

答案,就讓我們繼續看下去吧。(曲是認為早晚會漲的啦,大家就多多珍惜這個小確幸吧)

 

----------------------------------------------------------------------------

念過企業管理,待過幾家公司

即使遇過一言定鐘的老闆與不讓行銷人員參與決策的老闆

依然對著行銷有著熱情的曲

 

如果說地理老師出國看到的是地理背後的因素,那曲看這顆茶葉蛋的漲價看到的就是行銷與企業管理的決策過程

曲的行銷眼,我們下次見

 

有想要知道的也可以問問我喔

 

arrow
arrow

    prgt0508 (曲)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